
【邮医·科普】冠心病的饮食营养指导
冠心病
饮食营养指导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
典型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
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
1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胆固醇水平的明显差异对冠心病产生的影响。
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有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异常或有其他代谢紊乱,也可伴有血液凝固和纤溶状态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
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及脂蛋白可能有好的作用,而且还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能力,也有利于对抗粥样硬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植物绿色组织的亚麻酸及来自海水鱼类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3
蛋白质
一般而言,与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如酪蛋白可升高血胆固醇。乳清蛋白可以显著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不同来源的鱼蛋白除对血浆胆固醇影响有差别外,也可影响胆固醇在脂蛋白中的分布。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增高,更可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5
维生素C
大剂量的维生素C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补充铬元素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冠心病
营养治疗
1
少吃多动,控制总能量
能量摄入要达到并维持理想或适宜体重,防止肥胖。
2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建议每天食物种类至少在12种以上。在主食上除米面外,可多选用粗粮杂粮,其营养丰富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如小米,小麦,玉米,燕麦、荞麦等。少吃白米白面和甜食,如各种糖果,冰激凌,巧克力,蜂蜜等。限制蔗糖和果糖的摄入。
3
控制脂肪,限制胆固醇
脂肪应适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如猪油、黄油等),改为花生油、芝麻油、豆油、橄榄油、茶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尽量减少肥肉等高动物脂肪食物,增加海鱼、豆类的摄入,可适当选择一些瘦肉、鸡肉,少用煎炸食品。
限制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不应超过300mg/d(常用食物胆固醇含量见下表)禁用高胆固醇食物,如猪皮、带皮蹄髈、内脏、鱼籽、虾皮、蟹黄、奶油、腊肠等。
4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多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动物性蛋白中以鱼虾为主(如青鱼、草鱼、黄鱼、鲳鱼及深海鱼等),鱼油富含欧米伽—3系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EPA具有调节血脂功效,可有效预防心脏病及高血压。植物性蛋白中可多用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
每天应有奶类的补充时,可选用低脂或脱脂牛奶。
5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供给充足
维生素和无机盐
蔬菜水果中纤维素含量高,纤维素可降低胆固醇,充足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有利于冠心病预防和治疗,建议每天可吃到一斤以上蔬菜。 同时蔬果含有大量果胶,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抗衰老营养素的摄入如花青素,维生素a,番茄红素等,有效预防血管老化,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6
戒烟酒
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3 倍。常饮烈性酒,可因酒精中毒导致心脏病 和高脂血症。过多的乙醇还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冠心病。


